養老保險待遇糾紛案的法律依據
勞動糾紛案由都有哪些具體規定
社會保險爭議是指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按照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規定,繳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和勞動者在發生勞動風險的情況下獲得社會保險待遇而發生的爭議。勞動報酬爭議。法律依據《...
以超過法定退休為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據?
用人單位招用符合法定就業年齡的勞動者,如勞動者一直在該用人單位工作至超過法定退休年齡,雙方就社會保險和經濟補償金發生爭議的,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仲裁委員會應受理雙方的爭議,裁決用人單位限期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
勞動案件案由
勞動人事訴訟案件案由都包括,1、勞動合同糾紛(1)確認勞動關系糾紛(2)集體勞動合同糾紛(3)勞務派遣合同糾紛(4)非全日制用工糾紛(5)追索勞動報酬糾紛(6)經濟補償金糾紛2、社會保險糾紛(1)養老金糾紛(2)工傷保險待遇糾紛(3)...
退休工資計算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六)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待遇而發生的糾紛;(七)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的糾紛;(八)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
用人單位不繳納社保的法條依據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三、單位補繳社保的法律依據詳見《社會保險法》2011年7月1日實施:第四十一條: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
社會養老保險政策
保險法律范圍和對象:1、區內取得城鎮戶籍年滿16周歲,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均可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實名制登記人員情況經比對,不符合參保條件的,不得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登記信息有誤的,經重新核對后...
最高法關于勞動爭議的司法解釋
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第八條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
勞動合同糾紛
即使被告如期及時足額為原告繳納了養老保險費,原告達到退休年齡時也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條件,客觀上不存在養老保險金的損失,故原告要求被告按養老保險金賠償養老保險損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