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

    試述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

    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歷程

    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為8.11:1。此后,人民幣對美元每天在0.3%的范圍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匯率每天浮動幅度在1.5%以內。從此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逐漸形成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2005年9月23號...

    中國現在的匯率制度是什么?

    中國截止到2018年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的匯率制度不同于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

    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歷程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匯率制度被固定在一個人民幣對美元的固定匯率上,在2005年7月21日,中國央行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度,采取了一種新的匯率形成機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了對匯率制度的調整,以更...

    簡述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內容和特點。

    在新的外匯管理體制下,人民幣匯率有以下幾個特點:(1)人民幣匯率不再由官方行政當局直接制定和公布,而是由外匯指定銀行自行確定和調整;(2)由外匯指定銀行制定出的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3)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形成的...

    【金融】詳述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

    三、金本位制典型的金本位制的產生從貨幣制度演變的角度而言,是由于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生作用,同時也與19世紀以后黃金產量的增加使幣材增加有關。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點是:規定金鑄幣為本位貨幣,黃金可以自由...

    簡述1994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內容

    1994年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內容從1994年1月1日起,匯率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分析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及未來走向

    放棄單一盯住美元,不僅表現為以后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更富彈性,而且在于發揮匯率價格的杠桿作用,以便用匯率價格機制來調節國內外市場資源流向,以便促進短期宏觀經濟的目的(因為,匯率如同利率一樣是短期宏觀調控主要手段)。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關...

    簡述貨幣演變過程

    盡管事實上采用信用貨幣制度的國家都具有一定數量的黃金、外匯和有價證券等資產作為發行紙幣和銀行券的準備,但已不必嚴格遵守保持十足準備的要求,這些資產往往可以移作他用。(3)信用貨幣的基本保證是國家的信譽和銀行的信譽...

    什么是貨幣制度,簡述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

    貨幣制度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貨幣制度。銀本位制是最早的金融貨幣制度,從16世紀-19世紀末期。此后出現的金銀復本位制是指金幣和銀幣同時作為一國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簡述2005年匯改之后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主要特點?

    人民幣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兌美元升值2%。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參考資料:《人民幣匯率改革外匯政策實務手冊》...

    相關推薦

    最新發布

    評論

    你需要登錄后才能評論 登錄/注冊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